2018年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關鍵一年,確保到2020年實現“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、貧困縣全部摘帽、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”的目標任務,需要進一步深入推進可持續精準扶貧。深入推進可持續精準扶貧,就要認真落實黨中央關于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的決策部署,堅持穩中求進原則,堅持精準扶貧、精準脫貧基本方略,由找準幫扶對象向精準幫扶穩定脫貧轉變,由關注脫貧速度向保證脫貧質量轉變,由開發式扶貧為主向開發式扶貧與保障式扶貧并重轉變,要以內生動力、造血功能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,不但讓貧困群眾和貧困地區能夠脫得了貧,還要不返貧,更要富起來。
推動可持續精準扶貧,要強化政府的監察治理能力。此前,個別地方“數字脫貧”“表格脫貧”“被脫貧”以及擠占、挪用扶貧資金的現象時有發生,還有個別地方沒有把扶貧資金用到真正的貧困群眾身上,以致扶貧效果被打了折扣。在2018年這個“扶貧領域作風建設年”里,必須要加大監察治理力度,強化問責,細化監管,切實保障扶貧資金專款專用,扶真貧、真扶貧、真脫貧。
要處理好精準扶貧近期規劃與長期目標的關系,強化政府的規劃治理能力。在精準扶貧過程中,要注意“滴水穿石”和“弱鳥先飛”的辯證統一,既要強化近期規劃的行動力,也要謀劃好長期目標的戰略動力,以“兩步走”戰略為目標,讓貧困群眾在“兩不愁,三保障”的基礎上逐漸富起來。
要處理好“東西南北”問題,強化政府的協調治理能力。其中,“東西問題”是“先富”與“后富”之間的關系問題,涉及到先富起來的地區帶動后富起來的地區的問題,主要體現在東部沿海與西部內陸地區的錯位發展問題;“南北問題”是產業問題,是新興產業和升級換擋快的南方與老舊工業聚集、面臨新舊動能轉換壓力的北方的問題。
要處理好技術返貧問題,強化政府的發展治理能力。避免因為產業升級、科技革命的發展,因對人的技能、知識水平等方面的要求提高,而導致技術返貧的出現。舉個例子,當沿海發達地區的人們已經在充分運用智能機器人、VR等技術時,貧困地區的人們可能還沒有聽說過這些“新鮮事物”。要阻隔因為技術發展造成的返貧或持續致貧現象,要通過職業培訓精準發力,提高精準扶貧與技術革命、產業升級的同步性、可持續性,要實現東西精準對接、產業升級精準對接、職業教育精準對接、知識更新精準對接,不能出現社會和時代發展的“被遺忘者”和被邊緣化的人。
要處理好精準扶貧中貧困人口的后續發展能力問題,強化政府社會治理能力。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,破除妨礙勞動力、人才社會性流動的體制機制弊端,使人人都有通過辛勤勞動實現自身發展的機會。要堅持大扶貧格局,注重扶貧同扶志、扶智相結合,除了物質幫扶,更要為貧困群眾搭建向上流動的教育、技能培訓等渠道,在社會政策“托底”的背景下,要讓貧困群眾過上有尊嚴的生活;要充分運用教育扶貧等方式,讓貧困家庭的孩子靠自己的努力學習和辛勤勞動有改變命運的機會,切斷貧困的代際傳遞。
要處理好影響可持續精準扶貧的重點問題,強化扶貧治理能力。做到脫真貧、真脫貧,關鍵要發揮黨組織特別是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。“火車跑得快,全靠車頭帶”,要注意始終強化黨組織的治理能力,既要從基層中培養有能力、敢擔當的脫貧致富帶頭人,也要不斷充實地方基層黨組織,強化其活力、凝聚力、領導力,久久為功,持續發力。推動扶貧治理創新和治理能力現代化,精準扶貧與治理能力建設要同步。在精準扶貧、精準脫貧過程中,各地涌現出許多產生了良好效果的實踐經驗,我們應該把它們總結出來,加以推廣,鼓勵在精準扶貧中實現政府治理和社會調節、貧困群眾自我管理的良性互動,應該站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高度,不斷推進基層治理建設和創新,破除影響可持續精準扶貧的體制、機制、觀念等障礙,不斷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。